经典诗歌

    南京不建议你留下来不怕你欢迎回来——阅读叶兆言《南京人》


    时间:2019-08-01  来源:  作者:淄博文学网  浏览次数:


    2017年,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名为《我不爱南京了》,把南京和上海全方位比了一遍,然后吐槽南京“是中老年之城、事业单位之城、像旧且土的农村”。瞬间在南京微信圈激起千层浪,阅读量速超10万,点赞者不少。同时,一大批南京人或是在南京生活的人纷纷指责其太任性,不该随意发泄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且让南京背锅。一时间口水战相当热闹。 其实,拿上海和南京相比,《南京人》早就这么做过。《南京人》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着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不是过好日子的代名词。一个居住在国际大都市的穷人,并不会仅仅是因为他生活在那里,个人的价值就会像上涨的股票行情,突然那样看好起来”。“南京应该成为一个温馨舒适的城市,应该把如何改善市民生活放在第一位。历史上的南京繁华,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古都,也并不在于它曾作为处于领导地位的东南重镇,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这里的人民,曾经生活得很好,很富裕,有很好的精神生活。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天堂,这才是南京发展的最佳方向。”十多年前作者写的这些话,说的不就是现在流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吗?个人认为叶兆言大叔最值得称赞的就是讲话实在。叶兆言算是南京土著。祖父是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母亲姚澄是江苏省戏剧团演员。“兆言”这个名字,就是取父母名字中的“姚”和“诚”各半边组成的。如今他女儿叶子也在文坛闯荡。网上管他们家叫“文四代”。叶兆言一辈子生活在南京,写的文章也一直围绕南京——这个游客眼里“3月的柳絮让人咳嗽,8月的太阳叫人难受”的1.5线城市。 《南京人》的信息量不小。叙说了南京的沿革、市民来源,介绍了城南和城北,描述了南京的吃喝玩乐及四季,分析了南京的男人、女人、外地人、作家等等。尤其是闲聊南京的历史,很多内容让我觉得非常新鲜,尽管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十多年。比如“在南京,真正古老的家族,不是汉人,而是回民”。再比如“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七个城市曾被称为南京。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时把成都改称为南京。大宋也把河南商丘成为南京。今日首都北京也在五代后晋时一度被称为南京。直到明朝南京这个称呼才成了今日南京的专利。”大家知道南京别称“金陵”“秣陵”“建邺”“建康”“江宁”“集庆”等,这都不稀奇。南京这点很好,至今区域和路段都还沿用这些名字,叫人不忘历史。但是看过《南京人》才知道,南京也曾经叫作“江乘”“胡孰”“丹杨”“濑渚”“平陵”“归化”……不光外乡人会觉得新鲜,我估计很多知识点连老南京都不知道。 《南京人》对南京城不吹不黑。我发现,南京作家相对比较平实,不会把自己家乡吹到天上去也不会贬到尘埃里。比如毕业于南京大学、据说在南京买了唯一一套住房的张嘉佳说:“南京的大街小巷都融入了我张嘉佳的爱恨情仇。”听上去相当矫情,但真的不吹不黑。比如这本《南京人》前一篇还在写金陵王气,紧接着就写了亡国之音。“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的南京,总是王气与亡气交织。一直写到当下,叶大叔说:“有了上海,在全国的这盘大棋枰上,南京注定只能是大上海的一个陪衬。南京是江苏这个经济大省的中间质。作为省府,南京永远是这样,说好,轮不上,说坏,也轮不上。苏南经济好一些,苏北弱一些,拔尖轮不上南京,扶贫也轮不上南京。”看到这里,想到曾有友人争论南京到底是否属于江南,有人说:“喏,有诗为证‘江lan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还有人指着路上的公交车说:“你看,车身上都写着江南公交嘛。” 《南京人》把南京人写得活灵活现。世人皆知上海人会赚钱,北京人会做官。南京人呢?南京人是实心眼子大萝卜。“南京人再有钱,想到富裕的苏南就蔫了,南京人再穷,想到苏北的贫困地区立刻宽心。南京人似乎天生甘心位于中游,不妒人有,也不笑人无。总是带着一种随意性,似乎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们”。书里还举了个例子,说在南京开演唱会一向比较成功,哪怕是不怎么出色的歌手,在场上扯足了嗓子喊,只要认真卖命,还是能受到淳朴的南京人的欢迎。“南京人容易哄、容易骗,这是南京人既可笑又可爱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论断我无法辨别真假,因为我至今只在南京奥体看过一场演唱会,当时确实座无虚席。结合叶兆言这些文字,再回想身边南京人的口头禅,“不存在”“多大事啊”“烦不了”,南京人骨子里确是淡定从容。仿佛真的是因为南京这地方看惯了兴衰成败辉煌劫难,养成了人民的佛系性格。和星辰大海比起来,南京人民有时候更想去追逐一碗纯正的柴火辣油小馄饨。 《南京人》写南京人民度过夏冬季节最引人注目。叶兆言这样打趣说:“在南京过夏天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对于老人来说,熬过了夏天,便意味着又多活了一年”。然后写到若干年前的南京人民如何熬过炎炎夏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的时候,南京聚集着大量的官员……一到日子,政府机关各部门的头面人物,在老蒋的率领下,纷纷像候鸟一样借助不同的交通工具,从水路陆路以及空中赶往庐山”。好不容易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临“只有经历过夏日酷暑的南京人,才能真正感受第一阵秋风的意义,那是一种死里逃生的庆幸”,实在太有共鸣,看得我简直笑出来。可是还没有完,短暂的秋天已经来了,让人瑟瑟发抖的冬天还会远吗?我预感到叶兆言写南京的冬天也不会叫人失望。果然,他又开始甩出这些句子:“一想到要在南京过冬天,便万念俱灰。虽然北方比南方冷得多,但是北方人不能不承认,真正耐冻的是南京人”。可不是吗?在漫长的湿冷天里,我们只能抱紧快要冻得半身不遂的自己,哆嗦着再多网购几打裤头袜子。 城和人的相处,也要讲些缘分。人是善变的,有人恨有人爱,有人驻扎有人逃离。南京却始终随缘,不劝你留,不怕你走,欢迎回头,一如既往的包容自由。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