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 次数:1408996 已用完 请联系开发者*** 凯歌“下山” 不料“四面楚歌


    时间:2022-07-2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道士下山


             实在不忍心再吐糟陈凯歌,他已经被骂得够惨了,他已经尽力了。
     
             总感觉拍出《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很像“西楚霸王”项羽,都身材高大英俊潇洒,都出身世家天资非凡,还都有红颜知己。他们曾经都是“一代霸王”,最后又都四面楚歌……而且,陈凯歌几乎有着和项羽一样的没落原因。
     
             陈凯歌和项羽一样,也是“贵族”出身,父亲是著名导演陈怀皑,自小对电影耳濡目染,精通导演电影的十八般武艺,并先天占有各种有利资源。这导致陈凯歌和项羽一样容易率先出道成功成名,刚刚毕业的陈凯歌就拍出了获奖无数的《黄土地》、《孩子王》,1993年拍成的《霸王别姬》更是奠定了他在中国电影界的霸王基业。
     
             可“贵族”出身也有弊端,即容易使其患有“贵族”情节,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不屑联系群众和使用手段。项羽即是如此,贵族出身的他自视甚高,不愿意团结其他将领和诸侯,还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在鸿门宴上对刘邦下不了狠手,终究导致错失良机步步退却。而流氓出身的刘邦恰恰相反,“有奶就是娘”,唯利是图,不计较面子和手段,甚至要跟项羽分一杯他爹的肉羹喝。这样“一尘不染”的项羽如何在人世斗得过接地气的刘邦?
     
             陈凯歌便和项羽一般有着浓厚的精英意识,板着面孔颐气指使,太把自己当回事太爱教育人。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的时期还行得通,在如今这个精英民主化、甚至嘲讽精英、反智的时代如何吃得开,况且现在电影已经不再被当做艺术作品,而只不过是娱乐商品而已。大家去电影院只图个放松和眼福,谁愿意再受你教育。所以,便有了胡戈《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对《无极》的恶搞,有了观众对陈凯歌后期电影《梅兰芳》、《赵氏孤儿》、《道士下山》等的不买账。最近流行朋友圈的文章《陈凯歌和李安之间隔着什么》说的就是陈凯歌太端着太自我,太迷恋、放任自己的才华,不像李安一样尊重常识尊重观众。
     
             项羽和陈凯歌的“贵族”出身自命不凡,还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他们误判形势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项羽率军攻入咸阳城后,本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可他竟然搞起了周朝的分封制,纷纷给大家封起王来,然后自己率队返回故土。他自己的“西楚霸王”虽然听起来很牛叉,实际上掌控的不过是原来楚国的部分领土而已。这就导致各路诸侯借机做大烽烟又起,尤其是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取项羽而代之。
     
             陈凯歌也是如此抱残守缺,看不清时代已经日行千里,电影行业及文化产业早已多元化、娱乐化、商品化,观众也早已成长、成熟,再也不是喂什么就吃什么还叫好的时代了。陈凯歌近期作品《赵氏孤儿》、《梅兰芳》如果放在八十年代,那肯定还是叫好又叫座,可如今顶多只能得个官方荣誉。不是说观众不需要文化精品,不是说非得迎合观众,而是说内容和形式必须创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李安的作品一样彻底“俘虏”观众。
     
             陈凯歌也试图改变自己和作品,比如拍了贴近实际的《搜索》,收起架子开始讨好媒体和观众,甚至在《道士下山》里“搞起基”来。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无济于事。
     
             当韩信不被项羽重用而转投刘邦,当“亚父”范增黯然离开项羽,就已注定了项羽霸业的衰落,刚愎自用的项羽最终败在他不善用人上。而刘邦最终胜利则恰恰是他善于“将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