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 次数:1408996 已用完 请联系开发者*** 这次印钞 是为了拯救谁?


    时间:2022-07-1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这次印钞,国家又是为了拯救谁?
    央行,并不是经济的唯一拯救者   古今多少事,皆付印钞中。   自从纸币发明之后,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是不会因为财政问题破产的,因为只要你掌握了印钞权,就等于可以获取无穷多的利润。按照法国经济学家安德烈•傅颂的说法:印刷一张500欧元的纸币,能够获利60000%,因此他称,印钞是利润最高的生意。前提是你要掌控好钞票总量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但任何看起来完美的事情都像鸦片,抽的时候很过瘾,戒起来却很难。印钞这事,对任何政权来说都有巨大的诱惑,因为定力不够印多了而导致通货膨胀、政权崩塌的不在少数。远一点的德国魏玛时期和中国国民党时期,近一点的津巴布韦,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案例,只是铁腕宰相朱**镕**基悬崖勒马,避免了一场大事。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由于财政连年赤字,这些赤字又主要靠向央行透支和借款解决,到1994年末,央行对财政部的透支和借款(长期性)余额约1800亿元,占当时央行总资产的12.2%。   央行为财政部门的透支买单,一般来说都是禁忌,而中国当时竟然使用了好几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财政支出不受约束,导致1994年中国CPI曾到达过近25%。这就是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了。   很显然,当时的副总理兼央行行长朱**镕**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1995年3月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并严格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这个观念当然是很先进的,在这里,甚至把货币币值的稳定放在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前面和优先考虑范围,这说明在朱总理视野中,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单纯的货币刺激问题,还应该考虑社会稳定、贫富差距、财政收支平衡等问题。   从此之后,财政与货币双峰对峙,两水分流,财政的归财政,货币的归货币,财政可以征税、可以发债、可以赤字、可以向银行借款,但就是不能向央行直接伸手,并以保经济增长的名誉要央行印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但政府印钞和向央行要钱的冲动一直存在。   在这里,草哥不想用M0、M1、M2、M3、M4……这些金融黑话和艰涩概念来糊弄各位,但需要向大家解释清楚一个概念,这里所说的印钞,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银行信贷,也不是大家误认为的货币发行。银行信贷的主体是商业银行,钱的来源必须来自于居民存款和银行自有资产,每一笔信贷背后对应的其实就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债务,所以信贷越多,债务越高,杠杆越高,这就是现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玩不下去的原因,因为信贷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银行要考虑坏账问题,个人、企业和政府要考虑还债的问题。   印钞也不是正常的货币发行,尽管这两者的主体都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但草哥之所以把两者区别开来,是为了向大家解释清楚两者对经济和个人财富的不同危害及影响。其实,正常的货币发行央行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这是一个国家正常的经济活动所必须的。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并不是想印钞就印钞的。这里说的货币发行,就是央行的所谓基础货币,通常意义上,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是要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估算的,并要支付相应的对价,中国央行基础货币的对价一般包括外汇购买(即外汇占款,这是央行长期以来发基础货币的主要依据)、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储备黄金等实物资产、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包括再贴现和向货币市场拆入资金,这个需要有相应抵押)等。   因为基础货币的发行会带来数倍的信贷杠杆效应,所以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发行基础货币也可以叫央行“放水”或“印钞”,但要知道这是一个国家正常意义的货币发行,没什么可担心的。大家一听到央行“放水”就紧张,其实没必要,因为央行一直在“印钞”、“放水”,只是要看这个“印钞”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任总理的所谓“4万亿”,大家其实误解了,这个“4万亿”并不是央行“放水”,而是通过政府的动员号召,动用中央的财政收入、银行信贷、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进行的投资,这种情况并没有增加基础货币,只是因为投放时机、投放对象和效益不好,最后导致产能过剩和债务积累,但这个债务是一直存在的,只会转移不会消失,所以留下很大后遗症。   草哥这里要给大家讲的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印钞”,那就是没有对价、没有对应实物、财政性透支、且没有实际效应的“印钞&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