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 次数:1408996 已用完 请联系开发者*** 这些词为什么到中国就变味儿了


    时间:2022-07-1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这些词为什么到中国就变味儿了
      可能不少人和我有同感:如今在春节期间看相声小品,感觉没有以前好笑了。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有一点似乎很少被提到——所谓的“笑点”也是随着时代而有所不同的。“不好笑”的原因,往往是台上的人们没有足够意识到,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已慢慢发生了变化。   长久以来,国内喜剧表演中常见的一种笑料是丑角式的,即演员之间的互相贬损或夸张地自吹,一如小沈阳在一个小品中对其余两人说的“你改不了吃他”。当然也有许多观众看了哈哈大笑,然而设想一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这样对你说话,你大概不会觉得他“幽默”,即便不算人身攻击,至少也是油嘴滑舌。   这当然并不是现在才如此。相声和二人转原本都是出自底层社会的草根艺术,其艺术风格中的笑料正是以“大俗”为特色。早年相声艺人祖师之一的韩麻子据载就“嘴极刻薄,其村野不堪入耳”,而二人转更是明确提出“为了大众,必须俗行”,这在传统戏曲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无丑不成欢”。这无可厚非,至少它们的盛行意味着观众就好这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这些笑料时,人们往往把“幽默”与“搞笑”、“讽刺”、“油滑”乃至“人身攻击”混为一谈。把“你能不能给大家营造出一种你有脑子的假象”这样的话视为“幽默”,全属用词不当。   作为“幽默”一词的发源地,英国社会盛行的并不是这一类油滑的笑料——事实上,英式幽默有时很难让其它文化的人理解,甚至觉得一点都不好笑。英国人之所以如此在意幽默,倒不如说是因为这个新教国家的人们普遍有某种“社交拘泥症”,而一句风轻云淡的微妙自嘲适可缓解彼此之间的尴尬气氛。这往往需要某种绅士般自嘲的勇气,当然,英国人也以尖酸刻薄著称,当年约翰逊博士在其编撰的《英文词典》中对“燕麦”一词的注解就是:“在英格兰喂马,在苏格兰养人。”但无论如何,那既不会是直接辱骂,也不侮辱对方的人格,因为那不仅有失体面,且触犯到了他们的权利——换言之,到那个尺度就“越界”了,不再是“幽默”了。   国人也常常把周星驰的“无厘头”视作是“搞笑”,然而在周星驰电影中却不会出现对人格的贬低与侮辱;相反,他再三呈现的,是一个个小人物也有其尊严,尽管由于其艰困的处境,这种尊严的诉求有时带着某种笑中有泪的悲喜剧意味。就像《国产凌凌漆》中说的“就算是一张卫生纸、一条内裤都有它本身的用处”,《喜剧之王》中那个跑龙套的尹天仇则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些话脱离了那个语境都并不好笑,但在那种反差之下,你在发笑之余,还能感受到这个小人物尽管看上去无厘头,但他是认真且有尊严的。      相比之下,在国内的相声小品中,我们却常常看到对非主流人物和价值观的不尊重乃至歧视。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上海的独角戏中也常以苏北人、崇明口音乃至他人的身体缺陷作为笑料。当你发现自己的口音、外貌、单身状况成为他人取笑的对象时,你多半是笑不出来的。   我无意为喜剧艺术划下政治正确的红线,只是留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人借用一些新概念(“幽默”一词原本是林语堂对英语humour的翻译)来指代社会事物时,并未真正理解这个新概念的意思,而只是新瓶换旧酒,名词虽换,本质未变。   实际上,这也不仅是在“幽默”的问题上如此。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很多人嘴里说的新名词,内涵仍是原先的那一套。当他们说到“信用”,指的更多不是契约精神,而是一种道德品质;提到“服务”时,他们真实的含义有时是“服侍”,因为他们所想要得到的是享受着像大爷一般的身份,恨不能来一句“伺候着!”还有很多年轻人都被谆谆告诫“踏上社会,不能高智商低情商”,但这里所说的“情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会做人”。   和“幽默”一样,“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原本也是一个外来词,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1965年提出的概念。在戈尔曼看来,情商至少包括五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