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赚钱的秘�
时间:2022-07-1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最近发布的一份上半年主要企业利润表震惊了很多人。
从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四大国有银行,工农钟健三三五四工商银行净利润1383.47亿元;建行净利润1197.11亿元,同比增长12.63%;农业银行净利润923.52亿元;中国银行净利润807.21亿元。
一家二线银行半年报净利润能达到200亿左右。比如民生银行,上半年净利润229.45亿元。兴业银行净利润216.38亿元;浦发银行净利润193.86亿元。
200亿是什么概念?号称国内搜索引擎第一的百度,上半年净利润应该不到50亿元。门户网站搜狐上半年盈利约2.7亿元。混的比较好的腾讯,因为涉足游戏代理这块宝地,净利润77.554亿元。银行业务已近完整的阿里巴巴一季度净利润约40亿元,乐观点上半年约90亿元。
相比之下,结论就很恐怖了。一家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可以轻松秒杀百度、搜狐、阿里巴巴。
也正是在这巨大的利润面前,大量的民间资本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银行的领域。就在几个月前,还说民间资本可以进入银行业。消息一发布,大量民营资本企业开始申请。
事实上,我们认为银行业赚钱是对的。银行作为一种国家机器,承担着创造货币的职能,背后有国家信用作为保障。因此,银行不应该被简单地视为一个普通的商业机构,尤其是几大国有银行,因为它们应该赚很多钱。
然而,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一些盈利方式确实值得商榷:如果你说你赚的是传统贷款利差的钱,那就不好说什么了。但是,现在的银行业有些陈腐。银行为了利润,从信用卡业务或者理财产品业务中赚得盆满钵满。如果银行想要提高他们的业绩,他们必须依靠这些创新技能。
问题是,这些商业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信用卡业务被国外专家形容为“引诱高利贷”。以及在国内比较流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是什么?中国银行前行长肖钢曾提到,这些产品中有一部分涉及庞氏骗局。
我们不谈信用卡。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如果真的涉及,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庞氏骗局会出现在永远不可能出事的银行?但到了现在,这件事似乎不了了之。由于这些产品的保密性,没有人能准确说出银行理财产品的真正问题。
关于这个,我们来引用一个故事。可能大家会有更生动的感受。
曾经,律师的工作是在银行合作理财产品的资金募集阶段,为一份合同签署法律意见书。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银行从来不让他在为募集资金的信托和投资、交易的利益相关人等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上签字。
“让我签,我也不敢签。”律师表示,由于不了解资产匹配的细节,他无法保证这样的投资交易是公平的,甚至是合法的。
连专业人士都搞不清楚投资情况,普通投资者也无从知晓。对于他们来说,能获得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谢天谢地,不然可能就亏了。
以某银行发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募集规模为30亿元,期限为90天。投资金额50万元以下的,预期年化收益率5.0%;50万元到200万元,预期收益率5.2%,只有投资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预期收益率才能达到5.4%。产品说明书中甚至明确,理财资产超过最高年化收益率的部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
该产品的投资对象包括信托计划、优先级信托单位和其他财产权利信托计划中的资产或资产组合、银行承兑汇票和白银。
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及其他货币资金市场投资工具。
说明书中还强调,产品所涉及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均为正常类。所投资的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包括3家信托公司。
实质问题就在这里,专业投资者不难看出,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说明书什么都没有说明:如此宽泛的投资范围,怎么配置?不同配置的收益率怎样确定……这款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甚至包括财产权信托计划中的优先级信托单位。而结构化信托是私募基金最常采用的、引导理财资金的方法;其中,绝大多数证券投资结构化信托产品都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
对于其中的风险如何?一般投资者自然是一头“雾水”。
可见,银行理财产品不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一个严重问题,很少有理财产品在发售说明书中详细写出由哪些资产组成,也没有第三方来证明。
一款募集规模30亿元的理财产品,90天能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收益?年化收益率最高5.4%,而且有损失本金的风险。那么银行通过发行这样的产品又能赚多少钱呢?账面上只有0.13%的销售手续费和资产托管费,但超过5.2%以上的收益部分全部归银行,且基本不承担风险。至于和银行合作的信托公司等获得多少收益?不得而知。
而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按照业内的做法,在上述理财过程中,银行、信托公司获取的收益最高可达10%以上,且承担的风险远小于投资者。
关键的所在就是刚才所说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资金池”。
以这种不公开的“资金池”来看,资产运作可能达到的最高收益大家根本无法知晓,也许这种最高收益能达到20%,那超过5.4%的部分怎么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