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又敌视中国了?
时间:2022-07-1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个
世纪之交,中日关系还是很友好的。2000年西方峰会在日本轮流召开时,时任首相小渊惠三曾希望中国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但没有得到其他西方国家的回应。为此,日本外相河野洋平专程赴美解释,却遭到克林顿总统的斥责。
13年后,情况完全逆转。在同一次西方国家峰会上,日本领导人是唯一一个大声克制中国的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表示中国是日本的假想敌,使得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在这十几年里,中日关系从睦邻友好到政治冷淡,经济热络,再到彻底冷淡的阶段。
问题是,敌视中国不是日本当政政客的个人行为,而是日本的一种“空气”。中日媒体联合进行的最新中日舆论调查显示,超过90%的日本民众不喜欢中国,这绝不是正常关系下的数字。中国和日本是不能搬迁的近邻。两国敌对,只能造成更多的麻烦,永远不会给两国带来真正的好处。为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日本再次敌视中国的原因。
二
经济好的时候,社会倾向于左倾;当经济恶化时,社会倾向于向右转。日本也不例外。2007年,没有正式工作的年轻人赤木裕一发表文章,声称年轻人的希望是战争,从而打破了日本社会对战争一词的禁忌,日本社会出现了战争有用论。这意味着日本的社会思想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赤木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他想改变像他这一代年轻人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稳定收入,不能结婚的命运。为什么能在日本社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响?是因为日本人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他们对社会大历史变迁难以接受的心理状态。
作家曾野绫子曾指出:为什么日本人在巨大灾难后没有惊慌失措?这不是国家的问题,但他们知道政府会及时出面,为他们做出妥善安排。这种保证让日本人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因为财力问题,在这方面越来越难以为继。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没有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而知名的日本公司如索尼、松下、东芝等。由于过时的商业模式,所有公司的业绩都在下滑。因为国家入不敷出,无法继续执行之前的保护政策。曾经让日本引以为傲的国民保险制度受到冲击,政府开始尝试国民保险的市场化运作,要求国民支付更多的保险费,以获得未来想要的保险。但是由于企业收入的下降,日本企业的特色之一的终身雇佣制开始瓦解,使得日本国民的收入也逐年下降。原本享有储蓄大国美誉的日本储蓄率,实际上已经低于提倡信用消费的美国。
2016年8月8日,东芝LIFE STYLE社长清水召开记者会,说明与美的集团的合作(图片来源:东方IC)
2016年8月8日,东芝LIFE STYLE社长清水召开记者会,说明与美的集团的合作(图片来源:东方IC)
政府要求国民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多的准备,真的让日本国民很尴尬。2004年日本国民被伊拉克扣为人质的事件,让日本国民真切地感受到,完全依靠政府已经不那么现实了。更多情况下,还得靠自己。当时“自己负责”的口号成为流行语,日本国民只能面对已经到来的个人社会。
然而,正当日本民众准备适应个体社会的到来,寻找新的发展道路时,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冲击了日本民众脆弱的心理。没想到,日本遭受的创伤远超危机发源地美国。
而且,在日本还没有抚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之前,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再次让日本民众对社会保障失去了信心。面对天灾人祸,日本民众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失去了伴随了40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造成了日本社会的巨大损失。看到在GDP总量上落后日本多年的中国已经逝去,日本国民曾经拥有的优越感变成了自卑感。日本社会评论家小谷京亨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日本人从来没有想到中国会变得如此强大,他们对此没有心理准备。
经济和政治上的失望,都导致了日本人对“实力”的渴望。但实际上,这个“权力”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日本国民想要什么样的“权力”,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为日本国家神道的复兴留下了空间。
三
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也改变了许多日本国民的性格。他们对别人的言行变得过于敏感,要么激烈反驳,要么完全无视。他们不再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陷入自责,而是想尽办法找别人的原因,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别人,完全是自怜。精神病学家卡塔达朱梅教授指出,一种新型的抑郁症实际上正在日本流行,其特征是过度责备他人。
在向个人社会过渡的时期,这种新型的抑郁症使日本人倾向于寻找社会的共同敌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群体社会的一种乡愁。起初,日本社会对实行了20多年的宽松教育进行了抨击,但很快发现并没有这样的批评。
济于事。接着他们又找到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制度这样一个新的批判对象,认为官僚制度是日本社会的万恶之源。为了改造官僚制度,日本国民还把长期执政的自民党赶下台,让年轻的民主党掌权。但是没有执政经验的民主党不仅没有能够成功地改造官僚制度,反而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简直让日本国民欲诉无门。
所以,当日本右翼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挑起钓鱼岛问题后,日本国民就无可奈何地被绑架到这个新的发泄口来,而这个发泄口实际上是二战之后被美国压抑的日本人的爱国心,而这样的爱国心则又形成了让日本国民难以自我控制的“空气”。
本来,人与人交往,国与国交往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摩擦,如果因势利导,这些问题都不会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走向。但是,日本一旦形成了这样敌视中国的“空气”,在公开的场合中,提倡中日友好的声音就基本上也绝迹,而贬低中国和攻击中国的书籍则充斥市场。就连比较开明的大前研一也提出了即便是全额支付美军的驻日费用,也要来保卫钓鱼岛的主张。日本的政治家也在这样的空气中,公开提出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