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话说“捡垃圾”


    时间:2021-03-0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是“偏远村庄如画的秋天,红树林中稀疏的黄色”的秋天。2019年的清秋,有阳光没有刺激,却有“独行披落叶,闲坐着数萤火虫”的温暖。有一天早上,清澈的蓝天刚刚“清洗”过,蓝天干干净净;白云无限白。在这样好的天气里旅行让我感觉很舒服。我在市里等公交车,要出差。突然,一辆箱式敞开式电瓶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我面前,一个人迅速下到地上,伸手捡起路边的“白色垃圾”方便袋和一个软软的烟盒,扔进了敞车。一个看似平常的“捡垃圾”行为,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是因为他有一双像“树皮”一样粗糙的木手,没有任何保护,所以可以说是“徒手捡垃圾”!就是因为他技术快,停、下车、鞠躬、捡垃圾、起床、扔垃圾都很快,前后只有三五秒!正是因为公交车站特殊的地理位置,无关车辆无法长时间停留……很多常年穿着亮橙色背心的男男女女,一只手就把所有的“垃圾”扫走,让城市“亮起来”、“收拾起来”、“抹平”、“漂亮起来”。很多“因”和“果”让瘦弱男子“捡垃圾”的形象和所有穿这件“亮橙色背心”的人的形象在我心中越长越高,难以忘怀!

    众所周知,不管什么季节,街道上的环卫工人总是穿着鲜橙色的马甲。他们有一个“外国名字”,就是“城市美容师”。他们的本名是“扫街”、“扫路”、“扫垃圾”、“捡垃圾”。我记得一个中年妇女,找工作的时候明确表示,除了“扫街”,我什么都愿意做。原因很简单,就是“扫街”让人“自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类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早起在主干道上工作,也就是“亮橙色马甲”上有两条反光的金色“警戒线”,就像交警制服上的“警戒线”一样引人注目。清晨,或者夜晚,天空漆黑一片,被夜间行驶的车辆灯光照亮,两条金色的“警戒线”会反射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条金色的“警戒线”也是保护这一特殊人群生命安全的“警戒线”。

    近几年环卫工人的秋冬季服装有了很大的改进,就是配了西装,还是“亮橙色”,夹克上还有两个反光的“金”杠。

    一双粗糙的手,一个瘦弱的身体,一件“亮橙色背心”,或者一套“亮橙色套装”,一把扫帚,一个铁簸箕,一个竹夹子,一辆平板车,这几年换成了一辆敞篷马车的电瓶车,所有的“行头”似乎都是环卫工人的“标准”。这些极普通的人,穿着极低的制服,使用极简单的工具,积极服务于“街头天使”的角色,负责城市街道、公园、社区等所有公共场所的24小时保洁,给各处的人们带来舒适和美好。

    凌晨4点左右,扫地“唰唰”的声音打破了天空的寂静,唤醒了人们迎接黎明明的到来。垃圾车也在这个时候启动,马达的轰鸣声也预示着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多余两尺的“竹夹”是“捡垃圾”的专用工具,用来捡“白色垃圾”、烟头、糖纸、杂物等。在路边立石、花坛、树窝、人行道砖缝的缝隙里不方便清理。

    记得早在2012年初春的时候,我就去了女婿的家乡遵义市,那是“红色旅游”的“热城”,也是富庶的茅台重要小镇的所在地。新兴的新城“一尘不染”,几乎看不到“白色垃圾”。捡垃圾的主要是“40”“50”“志愿者”。他们胳膊上挎着“志愿者”红袖章,手里拿着两个多余的竹筷子,专门用来清除路边立石、花坛、树窝、人行道瓷砖缝隙里不方便清理的“白”。看到这些“捡垃圾的”和“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我不禁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

    近年来,之江还积极参加了一个穿着“红色背心”的“志愿者”团队。他们走到哪里,手里的方便袋拿到哪里,他们的足迹遍布宜昌及周边县市。无论你看哪里,无论你去哪里,那些“白色垃圾rd,

    quo;便顷刻全无。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位瘦小个头的男子身上来吧。他的小型电瓶垃圾车,肯定是不能在来往如梭的公交站台处停歇的,但是又发现此处有“白色垃圾”,若用竹夹子来夹垃圾的话,时间不允许,这就需要他迅速“徒手”捡拾垃圾并立即离开。这个快速“闪离”的功夫,或者说敏捷的身手,是长期练就的结果。倘若我们每个市民都自律一点,克服乱扔东西、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气,把这些不该随意丢弃的垃圾暂时捏在手里,待发现垃圾箱后,丢弃在垃圾箱里,不是很好吗?我常常就是这样,不该随意丢弃的垃圾,坚决不丢。我的女儿、以及两个孙女也是这样,从小就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文明市民”的话,那个瘦弱男子是不是就不用急于在交通要道“徒手”捡拾垃圾,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这件不起眼的事情呢!

    更何况近期发现公交站台上配备了垃圾箱!在这里等候上车或下车的人们,更不应该将垃圾乱扔!

    人尽皆知,环卫工人的工资平均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可能是最低的,但他们却承担了极为繁重的劳动量,他们始终砥砺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的最前沿。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酷暑,抵严寒,御冰冻,用六尺之躯,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换得大地“靓”、“洁”、“美”,成为“创卫”的排头兵。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瘦弱的男子,以及众多“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众多“捡垃圾”的“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大爱,都是“扫天下”之大臣!但愿我们生活的大地更洁净,但愿有更多“捡垃圾”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但愿我们都成为美好环境的“守护神”……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