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华纳娱乐文学网是2022年最专业权威的文学交流平台!
华纳娱乐文学网
[www.321dvd.com]
华纳娱乐文学网
经典诗歌
首页
经典散文
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
励志文章
诗歌大全
古代诗歌
格律诗
现代诗歌
原创小说
伤感故事
爱情小说
心情随笔
情感日志
情感文章
爱情故事
文学欣赏
日记随笔
哲学文章
人生感悟
民间故事
鬼故事
励志故事
幽默故事
名人故事
华纳娱乐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随笔
【柳岸·韵】无恙乎,大圣归来(随笔)
时间:2019-11-0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摘要:西游记有感 “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名号太响亮,知名度太高了,可以说蜚声中外,名冠寰宇,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学龄儿童,任谁都能说几段孙猴子的故事,真正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他手持金箍棒腾云驾雾的形象,尤其为少年儿童所喜爱,除非你是个不懂汉语的老外,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绝无仅有,极其罕见。 当今中国,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走出典籍,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上,儿童玩具、服装品牌、鞋帽装饰上也不乏其身影,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论本领,他上天入地,变化莫测,无所不能;论性格,他不畏强权,愈战愈勇,敢于大闹天宫,挑战至高的权威;论品格,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能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论智慧,他能够明察秋毫,计谋百出,神鬼难料;论理想信念,他能够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历经坎坷,百折不回。他的众多优点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悟空,这个《西游记》中天马行空、倍受大众喜欢的男一号,是如何诞生的?当真是吴承恩凭空捏造杜撰出来的吗?恐怕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 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灵感来自哪里?历史上有没有与孙悟空相匹配的原型人物呢? 关于这个问题,吴承恩没有明言,他遗留的这个谜团,几百年来困扰着人们,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肯定会有人发难:夸张和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手段,你非要较真,难道你能解释这一问题? 不谦虚地说,本人经过研究,对此还真是小有收获。虽然见识浅陋,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作为启发研究,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能聊以自慰,不枉忙碌一番了。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我认为,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成长经历,应该与中华民族的演化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何以见得呢? 咱就从孙悟空的身世说起。 这个问题,《西游记》里交代的清楚,大家也耳熟能详:他无父无母,乃石头幻化而成,出身傲来国,游走花果山,栖身水帘洞;他被骗天庭,不尊教化,吃蟠桃,偷御酒,窃仙丹,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受菩萨点化,拜师傅,收师弟,降妖除魔,上西天取经;取经归来,功德圆满,成佛上西天,被封为斗战胜佛。 你看,他横空出世,与人间不存在一点纠葛,无羁无绊;因为拜师学艺,游走江湖,第一次踏上神州;因缘际合,为了取经大业,他纵横九州,创立了不世功勋;功成之后绝尘而去,飞升成佛,至今仙踪难觅。你说他是人是妖还是佛,算不算华夏一员? 所以,关于他的真实身份,后世研究者多有歧义:有进口舶来品之说,说他的原型是印度神话中的妖猴;有本土自生之说,认为他是南方古猿的化身;有人说他猴面人身,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怪胎;还有人说这个形象纯属杜撰,子虚乌有。几百年来众说纷纭,至今难以定论。 孙悟空的真实身世究竟如何,当真是如鸿雁掠空,了无踪迹吗? 我不甘心,依据书中的描述,曾在浩若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探寻了一番。 原想,哪怕能寻觅到一根猴毛,也算是一种慰藉。不曾想,一番忙活之后,收获还真不小,自以为找到了的答案,就像怀揣着稀世珍宝,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故而拿出来,要与大家分享! 那么,在《西游记》之前的古代历史上,谁是孙悟空的原型人物呢? 我认为,悟空出世太久远了,涉及到了上古时期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大禹治水。他的原型就是大禹的儿子,上古三代的第一位君主,也是教科书中阶级社会的开篇人物---夏启。这可是本人的独见,应该享受专利待遇。 何以为据呢? 众所周知,优秀的文学名著,之所以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流传久远依然活力四射,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生活,除去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进步性外,故事脉络清晰,真实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 四大名著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三国历史,故事蓝本取材于史书《三国志》,主角基本上都有真实的历史人物相匹配,可信度很高。早在成书之前很久,三国故事就开始流传,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就曾考证过长坂坡战争遗址,并在《水经注》中留下了记录。今天,《三国演义》甚至成了普通大众了解三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游记》取材于唐朝时期唐玄奘西域取经的历史事件,故事蓝本是当事者的《大唐西域记》。这是古代东西方文华交流,西学东渐的真实案例,依然伫立的西安大雁塔是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物。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年间的宋江方腊起义,在当世典籍《东京梦华录》、《宣和记事》中均有记载。时隔不久的南宋年间,就开始流传“武松打虎”、“孙二娘开店”等故事。已经风光不再的山东梁山泊、钱塘江头依然矗立的六和塔,应该是《水浒传》可以佐证的地理标识。 而《红楼梦》反映的则是曹雪芹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公认的蓝本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今天,金陵十二钗是耀眼的商业品牌,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作为《红楼梦》的象征,也被多地争来抢去,吵得不亦乐乎。“红学会”的研究领域涵盖清朝前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足其中,使我们能够穿越时空,重温康乾盛世的荣光。 除《红楼梦》是讲述作者当代故事外,其他三部都是演义前朝旧事,其中《三国演义》最早,故事发生距离成书有一千三四百年之久,《西游记》次之,将近千年,《水浒传》也在五六百年上下。 按理说,《西游记》的主角应该是唐玄奘,可是,孙悟空这个当然的配角却喧宾夺主,成为令人瞩目的男一号,从头至尾,他的故事贯穿整部作品,甚至前半部就是他一人的传记。 如此重要的人物却又身世成谜,就连籍贯都搞不清楚,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憾事! 那么,有什么理由说孙悟空的原型是夏启,抑或说孙悟空就是华夏人呢? 下面我们就来帮助孙悟空认认这门嫡血至亲,以便让其认祖归宗,融入华夏大家庭,慰藉其孤寂数千年的心灵! 关于孙悟空的出身,《西游记》书中交代的明白:天地洪荒之初,天柱倾折,苍穹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天雨由外倾注,大地一片汪洋,生灵涂炭,无以立足。女娲娘娘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或许是女娲娘娘计算有误,也或许是其有意为之,补天大业结束后,竟然剩余了一块石头。斗转星移,光阴似箭,这块被遗弃的石头感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一朝崩裂,从中幻化出一个小石猴,就是后来的孙悟空。 女娲是公认华夏始祖,她的作品自然也应该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液。 遍翻典籍,我们知道,除去《红楼梦》中通灵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外,在华夏正史中,与石头如此结缘的显赫人物似乎只有夏启。 关于夏启,古代典籍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远古时期洪水泛滥,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整个华夏民族濒临亡族灭种的边缘。在这紧要关头,大禹受命治水。他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开山凿石,疏浚河道,导流入海。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常常幻化成黑熊,在山上劈山凿石,开挖河道,却从不为人所知。 一日,妻子涂山氏照例上山给丈夫送饭,这次却不见人影,四处张望寻找不见。正在焦躁不安之时,忽然,脚下大地颤动,犹如天崩地裂的巨响从山巅传来。失魂落魄的她不觉驻足观望,滚滚烟雾之中,恍惚窥见一只大熊在晃动。涂山氏惊吓之余羞愧交加,一声惨叫,呆立当场,不知不觉化成了一个石人。 却说变化成黑熊的大禹在山上干得正欢,忘记了妻子送饭的时间,听到惊呼,懊悔不已,急忙变回正身,飞奔下山。可是为时已晚,眼前哪里还有爱妻,只有一尊静静伫立的石人。见此情景,大禹不禁悔恨交加,悲从中来,他呼天抢地,泪如雨下。 听到丈夫撕心裂肺的呼唤,石人也是眼泪双流,只是躯体僵硬已不能开口讲话。良久,石人腹部爆裂,一个婴儿从中蹦出。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夏启。 神话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却给我们遗留下来了珍贵的信息,从中可以窥见先人们为了生存,征服大自然的艰辛与不易。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从未见过如此开山场面的小媳妇,乍见工地上山崩石裂,滚滚烟尘遮天蔽日,依稀窥见似人似鬼的活物在其中窜上跳下,一定吃惊不小,失魂落魄目瞪口呆,就像石头一般久久伫立当场。即将临盆的涂山氏,受到如此惊吓,在山上早产也很有可能。 说到“启”这个名字,似乎也有讲究。 父亲为儿子起名,这是自古就有的风俗习惯,只是奇怪为什么是开启的“启”而非别的什么名字呢? 你想:正在挖山撬石,被重力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人们,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肯定是紧咬牙关从牙缝里挤出的启(qi)字音。 不信?你也可以找块大石头试一试。于是回荡在山谷之中的这个声音:“启”!就成了这个新生儿的名字。 这也应该是“启”这个形声字的由来,又一个专利。 你看看,两个人的身世都很古老,都是石头幻化,一样与洪水有关,一个是女娲的杰作,一个是大禹的嫡亲,先人都是华夏始祖,高高在上,不可仰视。 再看他们的脾气性格。 孙悟空产于顽石,无父无母,直接与女娲娘娘挂钩,如此高的辈分,不仅天庭上的群神众仙乐于相交,就是玉皇大帝也礼让三分。难怪他能够睥睨一切,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反观夏启,这个石头缝蹦出的人物之所以敢于蔑视环宇,目空一切,也应该是官二代的背景在作祟。天下共祖,他的儿子,谁不惧怕,谁不礼让,否则岂不是在找死! 仅仅如此联系吗? 哪能呢?再看孙悟空的兵器。 孙悟空手中那根如影随形、可大可小、变幻莫测、威力无穷的如意金箍棒,原本是大禹治水时测量水位使用的探尺,《西游记》中老龙王的交代可是言之凿凿,毫无悬念。孙悟空得到金箍棒,就是说他接受了大禹的衣钵,接受衣钵就意味着师徒关系,师徒如父子,那么,作为徒弟,他当然就是大禹的后人啦。 大禹遗产的第一继承人是儿子夏启,也理应成为金箍棒的真正主人,可是怎么就传到了孙悟空的手中呢? 一个嫡亲儿子,一个衣钵传人,辈分相同,抑或就是同一个人。 有人会问:大禹的探尺怎么跑到了东海龙宫?难道大禹与龙宫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关系? 朋友!咱们别忘了大禹的父亲是谁?那可是上古时期治水的先驱,大禹的先行者:“鲧”。 在神话中,鲧因为治水失败,“被殛羽山,死而入渊,化为黄龙”。 黄色自古就是皇家的专属,君主的专利,被他们垄断的时间非常久远。溯终求源,这种垄断应该起自黄帝——来自黄土地上的帝王,因为土地的颜色而得名。 以此而论,黄龙就是龙王,鲧死后变成了龙王。 羽山,据说在江苏连云港附近,那里靠近大海,位于黄海之滨。上古时期,还没有渤海、黄海、东海之分,统称东海,羽山就是孤悬海中的一叶扁舟。鲧幻化的龙王独据一方,只能在东海之内,也就是说,东海龙王就是鲧。 再说大禹,他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治水终于成功,功莫大焉,也因此接受禅让,面南背北,开始号令天下。 天下太平之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自然规律。那么,最珍贵,最有纪念意义,又闲置不用的东西放在哪里最好呢? 那还用说,放在家里,由父亲保管,最为安全,最为保险。这样做,既能彰显孝道,又安全可靠,何况大禹的父亲还贵为龙王,拥有无上的权势! 龙宫远在汪洋大海之中,滔天巨浪之下,即使四千多年后的今天,又有几个人敢于龙宫探宝,那岂不是自找死路! 大禹将视为至宝的探尺交由父亲保管,合情;存放在东海龙宫,却又似乎不合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但凡成功人士,功成业就之后就是衣锦还乡,否则,就如同锦衣夜行,索然无趣。二荣归故里的头等大事就是祭祖,这才是光宗耀祖。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是这方面的杰作,大文豪欧阳修的祭祖文也成了传世经典。 当年的大禹自然也不会例外,或许就是祭祖仪式的始作俑者,别忘了,他的前任可是中华“二十四孝”之首的虞舜。 父亲当年因为治水罹难,自己却因为治水功德圆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祭品也就必须与治水有关。 那时候,金属冶炼可是高科技,拥有金属器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大禹忍痛割爱,将伴随自己多年的心爱之物抛入海中,祭祀祖先告慰先人,这样的举动即使在今天也能够理解。 若是换作神话故事,这举动那就更容易了。 大禹作为龙王后代,自然也就是龙子,龙子遨游大海乃是本性使然,毋庸置疑。何况“龙门”就是他亲自筑凿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鱼跃龙门”,幻化飞升还用排队? 如此理解,夏启就是龙孙,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也就都是夏启爷爷辈的人物了。
本文来自
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文学名人
秋雨散文涓涓细流的意思
杜梨石桥头
张开云
[环球画猴艺术家网]
郑亚林
马柱明
沈杰松
陈传良
王倩兮
陈运星
姜进
唐燕山
书画家董志恒
汪国新诗书画
范澍宁
原创小说
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一场黑客运动
百度与莆田系 反目是必修课
科学看待PX
乳制品和重组牛生长激素
互联网究竟带来中心化还是去中心
忘了初心 乐视手机如何颠覆苹果?
人类科学走近最后的前沿?
世界那么大 不是堕落 就是回来
科学和技术缔造文明
万达电商的搞法让马云彻底放心了
暗能量真的存在吗?
美国人民如何拯救鬼城
登陆火星的“黑色七分钟”
Uber遭查 Are You Ok ?
互联网免费经济的逻辑缺陷
情感日记
无标题
随意
论文
春天
中国新年
自省
冬天
婚礼
早上好
醒来
消息
论文
等待
春天来了
无标题
友情链接
华纳娱乐-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3
网站地图:
xml
电话:400-620-3666
15860006000
【代做排名QQ:1363140331】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新华书店三楼华纳娱乐文学柜台
>邮编:0573
工信部备案号 鲁ICP26123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