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清云]延安游记(随笔)


    时间:2019-10-3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十月的金秋,天空晴朗,酝酿已久的原科兰县针织厂退休工人延安红色旅游终于开始了。前一天,刘根贵队长给大家买了几大包干果。李队长陈辅煞费苦心地在微信上催促注意事项,让我们在出发前感受到熟悉的大家庭的温暖。在公共汽车上,少数男人都坐在最后一排,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杰出品格和绅士风度。我出发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延安,我多年来的夙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每个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延安是我们从小就向往的地方。一路上,每个人似乎都回到了青年时代,一路上又唱又笑。第一个景点是七口,酒曲黄河的第一个古镇。我参观了小镇上古老而美丽的建筑,了解了歧口码头的过往生活。过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方式的变化,中国喧闹的码头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她昔日的荣耀和祖先聪明勤劳的精神仍然留在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面对黄河的起伏,我不禁叹了口气,第一批人用手推了推肩膀,血和汗的照片出现在我面前.终于一路到了延安。看着流经城市的燕河,俯瞰壮丽的宝塔山,每个人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我们以前都在电视和媒体上看到过,但现在我们亲自到了现场。我们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情感。当我回到我的住处时,我晚上睡不着。第二天,我们满怀敬意地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 看着珍贵的照片,听着讲述者感人的故事,我们站在大刀、长矛和大地雷声前,仿佛看到了战争的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枪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血战的场景。延安时期惊心动魄的艰苦旅程和老一辈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了我们。我来到王家屏和枣园,参观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和彭怀德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和故居。祖先的办公室和故居简单而庄严。在战乱年代,前线士兵英勇杀敌,而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则在这样狭小、黑暗、简陋的山洞里日夜工作,挑灯夜战,千里之外的战役谋划胜利,指挥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延安十三年的米南汤,十三年的辉煌历史,成为赢得民族胜利的起点。通过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锻造的延安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枣园,曾经是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观看文艺演出的舞台,延安艺术家正在表演。我们参加了延安儿童合唱团,并在陕北秧歌中跳舞。南泥湾的歌声和军民的大规模生产飘荡在枣园。一路上,一路感觉。我们来到神圣的宝塔山拍了一张集体照。多少年来想去延安欣赏宝塔山风采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我在耳边听到了那首歌。当宝塔山去看红旗展览时,延安的孩子们想念毛主席……不禁深深地感动了。然后我参观了八路军延安记者的旧址。记者们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在又小又湿又暗的石窑里排印、印刷和发送报纸来传达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和命令,这是很难描述的。第三天,我们参观了庄严神圣的黄帝陵风景区。黄帝陵墓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由轩辕宫和黄帝陵墓组成。寻根问祖,我们向中国人民的共同祖先黄帝轩辕致敬。最后一个景点,壶口瀑布,震惊地看到汹涌澎湃的黄河,仿佛是马奔腾。风在呼啸,马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多好的收成啊!壮观!晚上,我们参加了壶口镇的篝火晚会。他穿着八路军的制服,戴着八角帽,穿着红色丝绸,扭捏着陕北秧歌,又唱给南泥湾听。男同志敲锣打鼓来维持秩序,而女同志尽情地跳舞和展示自己,强有力地唱歌和跳舞。自从我从延安回来,我一直沉浸在这次旅行带来的感动中。这是一次红色旅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烈士献出了他们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赢得了这场战争。我们现在应该珍惜和平的时代和美好的生活。这是一次团队精神之旅。四十二年前,我们在黄金时代,青少年,聚集在一家针织厂。 几十年来,我们一起努力工作,一起流汗,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过去随风而逝,但我们的友谊没有改变。与其说我们是亲戚,不如说我们是亲戚。一路上,每个人都互相帮助和照顾。特别是男同志负责所有的清洁、食品发放、景区摄影、行李保管、留守等工作,所以女同志总是处于一种关怀之中。兄弟姐妹们,我们已经赶上了好时光。虽然我们不再年轻,但我们希望我们仍然能够团结起来,继续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祖国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王俊英在1999年10月16日写的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