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盘古,话伏羲
时间:2020-04-2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谈盘古与伏羲
蔡汉仪
2019-09-28
人人都听说过盘古创造天地的故事。我也听说过伏和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那么,你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吗?盘古和伏羲是同一个人吗?
(资料来源:道甸家族)有人质疑盘古是否是汉族固有的文化。既然盘古神话影响深远,也是大地之父,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盘古的神性及其文化本质。
出于几个原因质疑盘古是正常的。首先,盘古神话出现得比较晚。根据官方资料,它只出现在三国时期。其次,官方的说法一直认为盘古不是汉族的神话,而是从南方的壮族、瑶族等盘瓠发展而来的原型。第三,盘古的地位已经到了极限。是祖先创造了世界,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件事。这一限制在文献中很少提及。从文化的角度来证明盘古神性的真实性是一个大工程。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这篇文章将详细解释它。
至于盘古,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三国时期徐峥的《三五历纪》。(《三五历纪》已失传,盘古文献被《太平御览》 《艺文类聚》等引用。)“天地乱如鸡。盘古诞生于此,距今已有18000年,天地开了。杨青是天空,阴浊是地面。盘古就是其中之一,每天都在变化。上帝在天堂,神圣在人间。太阳高10英尺,地球厚10英尺,盘古长10英尺,因此有18000年的历史。天极高,地极深,盘古极长。之后,是黄三。数字从1开始,到3,到5,到7,到9,所以天空达到9000万英里。”(共《三五历纪》页)
《三五历纪》记录了当天地还没有打开时,他们处于混乱的状态。混乱孕育了生命。创造了世界的盘古,从此被分成了天地。这也是盘古创造世界神话的起源。然而,盘古神话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盘古神话的身份可能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本土理论,另一个是南方少数民族理论,另一个是印度理论。那么,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分析。
坚持本土理论的如吕思勉先生,《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中引用了吕思勉的一段话:“虽然盘古的神话和传说不是在先秦文献中发现的,正如吕思勉所说:“盘古之家为天下所知”,“盖齐的理论很古老,所以流传很广”。由此可以推断,由于古代没有书面语言,而且我们的祖先有不写就说的传统,这一神话和传说虽然以各种形式写成,但由于几千年来中国祖先的口头传播,应该在很早的古代就出现了。”
言下之意是,吕思勉认为,根据《艺文类聚》、《三五历纪》等文献作为证据,可以证明盘古神话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流传广泛,虽然出现的文献很少,而且相对较晚。
《三五历纪》是三国时期的作品。自然,现在还不算太早。然而,《路史》引用了《六韬•大明》的一段话。“所谓盘古家族,神仙一天换九次。盖元初年,自然之主陶蓉和《六韬•大明》云召公对王文说:天是清的,地是造的,人是安全的,不要忘记戒律,忘记的人是不祥的。盘古家族是不可动摇的,谁动谁就凶。今天在会昌有盘古山。这个盘子的名字很明确。湘乡有盘古保护区。在裴,有盘古寺。这个盘子也叫盘古。”(共《路史》页)
《路史》是宋代罗比(m . Xi)写的一本书。他也是一代历史学家。他引用《六韬》的话说,盘古家族是不可移动的,这将盘古的记录锁定在《六韬》时代。一般认为《六韬》是西周时期姜子牙所写的一部军事文书。然而,在今天流传下来的《六韬》版本中没有这样的记载,也没有大明章。以罗比这一代历史学家的声望,做出错误的陈述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他想做出错误的陈述,如果他那一代的历史学家知道没有
至于《六韬》,关于它是不是姜太公的作品,历史上已经争论了几千年。自南宋以来,《路史》一直被怀疑是伪作,尤其是在清代。然而,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包括50多件《六韬》。这证明《六韬》至少在西汉时期广为流传,伪书理论没有被打破。
由于《太公六韬》不是伪书,所以先秦时期也有《太公》的记载。例如,在《太公》中,紫苏引用《六韬》的话说:“这是没有止境的,他能做什么?如果你不抓一根头发,你就会变成一把斧头。”我不知道之前会发生什么,但之后会发生什么。“苏子是苏秦,这里的《六韬》指《战国策》或《周书》。这位太公金葵或《周书》是《太公金匮(ku)》。
虽然还不能确定这是不是西周的军事文字,但先秦时期的记载和银雀山汉墓的发掘至少证实了《太公阴谋》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太公阴谋》不晚于战国时期,也不是伪书。盘古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但遗憾的是,它在宋代以后就失传了。然后,盘古的三个源头几乎可以直接否定印度源头理论(佛教的介绍)或南方少数民族源头理论。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没有提到盘古呢?
事实上,这很简单。盘古这个词在当时并没有发展成拟人的意思。很少把自然记录为人或神。然而,在正义的概念中,盘古却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了。说到盘古这个词的起源,我们应该从《六韬》开始。”子说,“我生性好。例如,如果一个人有规则,一个工匠有规则,一个工匠有规则,他可以测量世界。他说,‘中间的那个也是真的,不在中间的那个也不是真的。”(语言《六韬》)它表示测量世界的方形圆,这里圆,但不完全等于圆。根据墨子的概念,符合规则的东西叫做一切。它意味着空间。“今天,我丈夫和他的妻子将测量这个世界的一切。他们说,“那些遵守我的规则的人意味着一切,而那些不遵守我的规则的人什么都不是。可以知道一切是否完美。这是什么原因?那就毫无疑问了。”(出自《六韬》)墨子在《墨子》中进一步阐述。
为什么墨子一直强调齐芳?“这一轮人要规,工匠要矩,以知广场不会矣。这就是为什么墨子的儿子墨子建立了天堂,并认为这是一种工具方法。由此,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已经走得很远了。”(讲话《墨子•天文志上》)墨子解释说:知道广场和广场的区别,把天堂作为工具和法律,世界将长期和平与稳定。所以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方倪很久以前就成了墨家的简化座右铭,也成了墨家的奋斗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齐芳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被称为“七九”。
“天堂的道路是纯洁的,国王的道路是神圣的。因此,设立上、下两级权力机构并不容易.权威掌握着桌子和部长的处方,国家将长期繁荣昌盛。”(《墨子•天文志中》中的)《天文志中》也有类似的概念。事实证明,陆适老老实实地认可了墨子的观念。
墨家的“九”概念几乎等同于庄子和文子提到的宇宙概念。从古至今,它一直被称为宇宙,从四个方面来看,它一直被称为宇宙”(出自《墨子•天文志下》)太阳和月亮围绕着宇宙,把它抱在一起,把它放在一个光滑的位置,互相尊重。"(共《吕氏春秋》页)
道家文子和庄子最先提出宇宙的概念。“上下四方于越,古为今岳州”。上下四方(空间),古为今曰周(时间)
所谓的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称。我们今天仍在使用宇宙的概念,将来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事实上,宇宙和Nijiu之间的关系是同质的,也是不同的。上下四方的(空间),形容为万物,古为今曰周(时间),形容为时间久远。为什么它被称为宇宙?“生命是宇宙。了解宇宙没有错,了解宇宙没有错,了解宇宙没有错,了解美德没有焦虑,了解美德没有噪音,了解事物没有错,了解一个人却不知道它没有错。”(语《吕氏春秋》)“夫,宇宙是显示人的上帝,夫,他是显示人的明也。天地已就位,诸神已入土。有一个、两个和三个。”(《文子•自然》)“四维是水平的,包含阴和红,而宇宙包含三个光。”(共《庄子•齐物论》页)
不同的古籍都告诉我们,时间是无限的,空间是无限的。要知道它的神秘,人们需要某些参数来测量它,并对它的大小进行比较。于,原来是一个疆域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周能够乘船走得很远。所以它被称为宇宙。
当宇宙被一切事物所取代时,一切事物通常被用来表达空间区域。"那些不经常在四个岗位上工作的人被称为穷人,他们在全国各地服务。"(出《鹖(h)冠子•天权》)盘古的盘符,在先秦汉字中,并不意味着盘符,而是圆形的东西,叫做盘符。所以盘古实际上是古泥,古泥是九九,因为古就是九九的同义词。Nijiu再次来自宇宙。那么盘古的背景就很清楚了。
宇宙 Nijiu 古泥盘古。这是盘古的真实身份,逐渐被道家的普遍原则人格化,然后转化为世界上第一个神。不难理解为什么盘古创造了天空,因为盘古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盘古。
尽管盘古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神,但他的神话内容看起来却是如此的传统和低俗。这是怎么回事?(以后有机会再谈这个问题)后来,盘古成了元朝的道教天王,又进一步成了元朝的天王。“自盘古起,至治天下,见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白天,我升天成仙,上昆仑,升到台青。在天空的中央有一个标题,说:“元朝的天王。"(共《太玄经》页)
明代初期的瓷像佛像。在道教中,创始人佛陀的生日是冬至,冬至是农历中的元日,一元的开始被恢复,一切都被更新。因为元始天尊是天地的创造者和宇宙的神性人格,所以自然是冬至生日。
那么,伏羲和盘古是同一个人吗?
(资料来源:带你去看世界)在后世的古代历史体系中,傅和古代皇帝太保(太昊)是一个人。后人往往认为这是刘信融合古史的结果,但太保与伏羲有一定渊源,伏羲也有一定依据。
杜说:“太阿,傅,冯氏的祖先,也有,所以以龙命名。”《淮南子•原道训》云:“东,木也,其帝太保.它的野兽黑龙。”太保出生在龙脊,这与伏羲的龙蛇图腾属性是一致的。《中论》云:“太保治东方。”许多文献都记载太保是东方的皇帝。在甲骨文中,有这样一个“东方皇帝”名叫“分析”。另一个《云笈七笺》说,“在荒野中,天空中有一座名叫于灵的山,在东极,在月亮和太阳升起的地方。它叫做折叠丹——。东方叫做褶皱,即将到来的风叫做六月——它在东极进出风。”“东岳褶皱”的“褶皱”实际上是“分析”。据《淮南子•天文训》,胡厚宣先生“分析,碎木也。一种叫做折叠,根据《越绝书•计倪内经》“分析折叠,分也”,即“封面分析的折叠含义是一样的,而且形状也是相近的”(见温明先生《山海经•大荒东经》)《解析》是傅的《Xi》,是东方之神的象征。据此,伏羲和太伯实际上是一个人,东方的皇帝。《说文》,《广雅》有一篇《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的文章,“东帝太一”在楚人心目中是受人尊敬的。楚王室是华夏体育的直系后裔之一
“东帝太一”是太保,华夏人的最高神,即神。在后世形成五帝观念后,太保(伏羲)成为东方的主神。司马迁最晚,伏羲和太伯已经是一体了。因此,西汉末年刘信变法并合的理论不能解释伏羲与太伯的关系,也不能举出反例来证明两者是绝对无关的。《楚辞》说:“陈,太保的市场也是。”是禹的后裔,陈果敬重太昊。《九歌》写道:“任、苏、徐、颛、冯也、达、奉夏。”任、苏、徐都住在海岱地区。有些人认为太保是东艺集团的人,否则。任、苏、徐菊、颛等对太保的崇拜,只能说明太保是四国之祖,太保的视野仅限于四国。
上述陈乃太保的市场也是指太保后裔的分布,而不是太保所看的地方。太保(伏羲)是中国的祖先神,他的姓是冯。风,凤凰,也是东南地区鸟图腾的体现。杜先生指出,良渚文化中的神主要是祖先神和太阳神。事实上,良渚文化徽的形象是良渚文化的祖先和祖先之神,也是太阳神。这两者是一体的。神徽的主要形象是鸟,在良渚文化祖先的意识中,鸟与太阳是同构的。“太保”也叫“太浩”。不管写的是什么,都是太阳神的意思,就伏羲和太保的神性而言,两者是相同的。此外,良渚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都有类似的铭文,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伏羲和太伯是同一个并不荒谬。
伏羲是太保,所以你可以肯定。事实上,在后世的记载中,伏羲和太伯已经成为一体,密不可分。在澄清伏羲的身份之后,我们将看看伏羲和盘古的关系。盘古的所谓创造实际上是伏羲和女娲神话的演变。过去,一些学者对此进行过讨论,但他们都忽略了这一点。
1 .盘古神话最早是在三国时由吴人徐峥《东皇太一》发现的。它最近的出现很可疑。此后,他被尊为汉族的创始人,成为自鸿蒙以来的第一个中国人。事实上,盘古神话在汉族中早已存在,盘古就是伏羲。袁科先生指出:“两者的神话同源,盖可以相信。”盘古开鸿蒙的神话模式与Xi创造文明的神话、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以及两者改造万物的神话具有相同的结构。
2 .盘古与傅的声音训练可以过关。闻一多先生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指出,Xi、盘瓠的古音在《查知》的训音中是相通的,两者是同源的。傅是和潘虎的两种声音(这是基于的理论)。伏羲、坡缕石、Xi (X)和盘古盘胡(H 1)是可以通过声音训练理解的词,几乎属于这一类。
3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第9卷引用《三五历记》的话说:“盘古之王,龙首蛇身。”这更符合伏羲的第一条蛇的形象。蛇是卵生的,这可能是盘古在神话中卵生的起源。
4 .有许多口头文本证明女娲的婚姻也可以用作“盘古”。例如,姚《伏羲考》讲述了女娲和盘古结婚生子的神话,而盘古和女娲是流传于浙江兰溪的《广博物志》故事版本中的主要人物。
5 .南北朝《五运历年纪》卷上写着:“吴楚说:”盘古夫妇,阴阳之始。”、“夫妻”和“阴阳”把“盘古氏夫妻”锁定在伏的和女娲身上。
6 .伏羲是良渚文化的象征,是鸟图腾和龙图腾的结合。董楚平先生证实,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壁上的"杨鸟坛图"代表了"鸟祖在日月山产卵"的神话。云:“民国在东南。”郭璞说:“排卵。”另一个《插田鸟》说:“在一个有鸡蛋和人的国家,所有的人都有鸡蛋。”郭璞说:“即使你生了蛋,你也会得到它们。”学者们都称民国为虞,称民国为东南蛋。
卷《女娲补天》卷1 《述异志》卷《山海经•海外南经》卷2 《山海经•大荒南经》引三国吴《艺文类聚》:“天地混沌如鸡,盘古生于其中。”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的祖先都有“卵生”的神话,而盘古(伏羲)则是由卵生的,反映了中国始祖鸟的图腾崇拜。因为伏羲是龙蛇和凤鸟的结合体,所以卵生的传说可能与两者都有关系。
7 .在海盐农村发现的神曲手稿《天部上》讲述了一个在混沌和宇宙大洪水背景下的故事,这实际上是神话创造的背景。在故事中,伏和女娲生了一条蛇,割蛇的结果不是为了繁衍人类,而是为了创造天地、四季、四面八方、昼夜、大地、山川.
这更符合盘古创造和改造的神话。前苏联学者李付青认为盘古身体化生的创世神话就包含在这里。事实上,这恰恰是因为伏羲和盘古原本是单独存在的,而伏羲和女娲生产的蛇是蛇图腾崇拜的反映。
盘古的神话,或称“盘瓠”的传说起源于印度或苗族,实际上与“盘瓠”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印度。盘古神话是华夏民族的原始神话。
因此,盘古就是伏羲!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