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气在不断变化
时间:2022-07-1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西窗随笔(全文在线阅读)'s道貌岸然的气氛在不断变化。
然而,近年来,这种气氛又发生了变化。如果你英语很好,你可以在“美国顾问团”或其他大的政府办公室工作。月薪大,前途大,能让人出口水。但是,人的内心是不容易满足的,聪明的人觉得做一个会说舌头的人,或者单纯的靠外语吃饭,都不一定很光荣,更谈不上有什么分量。在国外吃饭的朋友在中国人眼里高不可攀,羡慕不已,但在国外成年人眼里,就算你的英语比肯尼迪先生说的好,也没用。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说舌头的还是说舌头的。挣洋钱真的很容易,洋气不舒服,没什么本事,还不够维护自尊,站起来。结果大家都改行了,考机械系,电气系,物理系,还有其他这样的系。这类系的毕业生出国比屎还容易。只要他们功课做得好,箭在弦上。只要他们稍作努力,就会来到美国,而且美国专门从世界各地招聘科学人才,这很奇怪。中国人到了那里,老子娘有钱也不在话下。老子娘没钱,要么给别人洗碗,要么看孩子。苦熬三五年,她要么打狗,要么死。当了技术员,她就不会担心没人用你了。有的去了西屋,有的去了理工,有的年薪八千,有的年薪一万,有的幸运的朋友年薪三万五。唉,不仅国内的小姐姐们听了心跳,柏杨老师写到这里,都觉得血压在升高。我真的老了。如果我年轻50岁被教,我一定会报考电气工程系。听说我电气系的朋友在美国,如果学学的话会被航天局或者原子能委员会带走,那里待遇高得可怕。
这是中国大学最近30年的院系兴衰史。很难预测将来其他部门是否会取代它们的位置。万一两年后,中国人突然发明了核质子或其他乱七八糟的炸弹;如果你扔一个给俄罗斯,所有的俄罗斯男人都会死;如果你扔一个给美国,99%的美国都可能变成焦土。唉,总有一天,我敢赌一块钱,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会把头撞在中文系的门上。那时候,汉语会很受欢迎。你怕全世界都不会念“哥哥来了”“姐姐来了”吗?不过暂时要看情况,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是把眼光放在科技流行的时候比较稳妥。不知道考上大学的年轻朋友有没有同感?
还有一个学科是一以贯之的,既没有特别繁荣,也没有特别衰落,那就是医学院。伤心老公,不提医学院,只是,提医学院,很伤心。古人云:“进为良相,退为良医。”有勇气的人应该能救国救民,孙中山先生就是靠一个好医生来救国救民的。而且,就算不谈救国救民,“法必有所不知,医必有所不知”。学医对自己也有好处。当初白阳老师学医,并没有因为第一学期七门课不及格而止步。不然他今天怎么会这么惨?
聊了这么多天,哪个部门好?柏杨老师的潜力,不能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分析。一则我没有这个能力,二则也没这个必要。我的意思是,你在高考选系的时候不必跟着大家走,尤其是不要太关注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不是不关注,而是不应该太关注。不管你读哪个系好,都不会饿。大学教育是培养一个人谋生的能力,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灵性和对特定课题研究的兴趣。在过去的十年里,一切似乎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教育也不例外。开放大学,无论是私立的、省属的还是国有的,几乎都变成了“赴美留学预科班”或者“美国大学预科班”。更别说,年轻朋友的眼界越来越窄,都希望走一条路,就是中国大学毕业后。或者参加道德整顿会,朝圣团,或者其他任何可以出国的团体。如果不能参加那个团,就想尽办法带着天才儿童,领队,或者参观,开会等跳到美国去。
为什么要跳到美国?当一个女孩结婚时,一切都结束了。你不必做详细的陈述。男生回美国大学读几年,把妈妈弄死或者把狗打跑,然后去美国大学或者公司教书。作为文员,年薪不在话下。于是国内的亲朋好友都仰慕他,一瞬间美女如云,车和冰箱一起到了。一些顶尖的朋友,工作了十年八年,甚至还买了房产。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可惜项羽先生生于公元前二世纪秦汉之交。如果生在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民国,他一定会感叹:“君子当如是。」
我不反对这条路,我不仅不反对,而且我还努力鼓励年轻的小伙子们去做。但是,有一点我略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一个年轻人的目标是在美国过上舒适的生活,那他的欲望太低了。很多朋友在美国生活了很久,虽然有车有冰箱。但是,车载冰箱带回国,会让人好看。在美国,即使是码头工人也会正确地照顾它,所以这并不奇怪。财富的多少在于比较,而在美国,因为电力和设备的发达,生活水平一般都差不多。大亨出门坐车,工人出门坐车。不同的是,有的富豪给他开车,工人自己开车。一个新几内亚的朋友来台湾省买自行车骑。消息传回来,他村的人都很尊重,很欣喜,但是在台北,真的什么都没有。
但是,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这样过,十年二十年一晃就过去了。能晋升到高级职员的不多,大部分还在低级中级岗位徘徊。再过几年,人就老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是不太尊重“老”的,甚至视老人为瘟疫。孩子散了,友情更淡了。真的是一种后悔的感觉。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泄愤,而是想说,以去美国谋生为最高理想的年轻朋友,应该考上大学。
学选择科系时,坐下来仔细的多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