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生命“配额”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在纽约拜访一位仰慕多年的长者,在他简朴的家中畅谈文学。从历史的无情到人性的危险与拯救,这位90岁的文学大师讲了一个亲身经历:他和一位在前线与他生死搏斗的军官聊天,他问这位军官怕不怕死。军官一开始说怕,慢慢就不怕了,越往后越踏实。他纳闷,战场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吗?军官笑着回答,因为这个原因,只要死的不是自己,我们的战士死的越多,自己生存的机会就越大。说到这里,老者苦笑了一下。我仿佛看到了战壕里的军官们,在接到我们的伤亡报告时,表情复杂,最底层的遗憾、愤怒和悲伤,其实是在庆幸自己“逃过一劫”。我听了沉思良久,试图理清军官“生死”的逻辑,将其归为虚假的心理安慰。

    想了想,发现这种思维是普遍的。我们不是经常听人说看望老人“一次都不到”吗?商家在销售稀缺商品的时候,抢购的人也是用“买的少买的少”这个理由。用极端的话来说,这就是人生的“逆命题”。本来开会或者逛街都是从正面叠加的。我们庆祝人们的生日,不会残忍地说:“你离死亡又近了一步。”年节也是如此,强调的是“日子一天天增加,人越活越长”,而不是鲁迅《立论》中的凄凉绝望。就连人家宝宝满月都被提出“这个孩子以后会死”这种不吉利的话,虽然没人敢说这种说法荒谬。

    这种心态隐藏了一个核心:——人生是有“配额”的。战场上的伤亡人数早已注定,每一个死亡都增加了同伴生存的可能性。孩子探望父母的次数早就被限制了,每次探望都减少了“名额”。民间还有一句话叫“吃多少穿多少,命中注定”。

    所谓“影子里的命运”,如果确实存在,比如说“食物”总量是设定好的,那么,谁源源不断,每天尽量少吃,谁就能延年益寿?问题是这是一个神秘的秘密。103010云:“万事皆有定时,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有时生,有时死。有时你种下,把种下的拔出来,有时你又哭又笑。有时哀悼,有时跳舞…有时寻找,有时失去。有时候保守,有时候放弃……”一句话,“有时候”就是“上帝定的名额满了”。

    到底是真是假,在我们一窥上帝的分配计划之前,很难说得准。人生有「配额」是好事还是坏事?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从“定额”出发,你可以努力,也可以偷懒;可以乐观,也可以颓废;可以走捷径快速到达终点,也可以通过转弯停车来延长时间。

    我的前辈们得出的结论是,历史是无情的,文学用爱填补它的空虚,拯救它的冷漠。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